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
|
|
|
|
  当前位置:首页>>走进肖溪>>古镇人物志 双击自动滚屏


忆祖/余善秋 文

2010/1/13 12:28:33      阅读18740次
 


图:冬日里的肖溪码头


图:肖溪余家老院子


我家前面有一个老院子,因为余氏族人祖祖辈辈都住在这个院子里,当地人都叫它“余家院子”。对于院子的历史由来,人们都很模糊,就连院子里的老人们都不知道它修建于哪个年代,只知道院子是祖上留传下来的。



图:肖溪余家祠堂

  老屋的四周是茂密的竹林,背靠一座小山,门前是一片稻田。老屋分大堂和左右厢房,是具有川东民居特色的穿逗木梁式青瓦房,中间是用青石板铺成的院坝。平日里,院坝供人们打晒粮食和休闲娱乐。
从院坝到大厅是一级级的石梯,石梯平整而均匀,都是用长约六米、宽三十公分的条石砌成。记得小时候,大人们忙完了地里的农活,点燃一支旱烟,坐在石梯上纳凉。我们一群小伙伴围坐在大人身旁,都叫着、嚷着让他们给我们讲故事。在那里我们听到了许多精彩的故事和神奇的传说。在众多故事中,我们最爱听的那就要算“余大人”的故事了


图:破败的余家祠堂大戏台

听院子里的老人讲,在清代我们祖上出了一位显赫的高官,后人都称他为“余大人”。在老家,余大人的故事广为流传。
余大人原名余世蝉,按照家族辈分来看,我应该是余大人的八世孙了。据传,余大人的祖上家境贫寒,一日,余大人的祖父救了一位地理先生,地理先生为答谢救命之恩,甘冒泄露天机双目失明的惩罚,送了一块官地给余大人的祖父,说若葬此地三代之内必出人才。之后,余大人的祖父去世,按照地理先生的指点葬在那块地上,果真到了余大人这代就应验了地理先生那句谶语。这当然是人们的传说,真假难以分辨,但余大人的发迹,可谓是一个传奇。


图:肖溪余家祠堂2

相传,早年余大人生活清贫,在小河边打渔为生,夜晚就露宿河边。一天夜里,一群官兵追剿白莲教至河边,此时小河流水湍急,四处散布着暗礁,河水深浅不一,官兵们望河兴叹、焦急万分。此时,一位官爷看见不远处有一条木船,船上呼噜震天。领头的官爷走近木船,顿时吓了一跳,此人双眼圆睁、目光似电,仔细一看小伙已经睡着了,他上前推攘了两下,小伙睁眼一看,见到眼前的官兵,立刻惊坐起来。官爷呵斥道:“看见有人过河没有,我们现在要过河,快给我们带路。”小伙战战兢兢的从船里爬出来,穿好衣服,带着官兵趟过小河,消失在黑夜之中。后来,官兵见小伙身强体壮、带路有功就把他留在军营。从此,余大人就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直到他人生的巅峰。


图:夕阳下古老的黄桷树

对于余大人的死,院子里老人们说法不一,也很含糊,归纳起来大多是说余大人遭奸臣诬陷被皇帝斩了头。究竟为什么被诬陷,为什么被斩头,老人们也说不大清楚,但从种种说法中都透露出余大人的忠君。
余大人其人其事,只是听到老人们的口述,没有什么有力的证据予以佐证,其真实性难以分辨。据说余氏家谱中有详细的记载,但很少有人见过这本家谱。余大人故事的真伪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谜,直到后来在一本介绍广安的书中看到这样一句“前清浙江水陆提督余步云,贪生怕死,临阵脱逃………。”当看到这里,我的心犹如坠入寒冷的冰窟,拔凉拔凉的。难道这个余步云就是祖上的余大人么?会不会另有其人。祖上的余大人叫余世蝉,而这个前清提督叫余步云,他们之间会不会有什么关系,我不自觉的把两人联系在一起,越想越混,越想越乱。带着诸多疑团,我查阅了大量的史料,终于在广安县志中找到了答案。“余步云(1774—1843),字世蝉,号紫松,今肖溪乡人。”“清嘉庆初年从军后,至道光十九年(1839),先后任重庆镇总兵和贵州、湖南、广东、四川、福建等省提督。”“因屡建“战功”,受到清廷嘉奖,有“宿将”之称。”看到这里我多年的谜团终于解开,为能考证到老家广为流传的余大人而欣喜,也算是对先人的一种慰藉。


图:肖溪余家老院子

余大人的生平事迹究竟如何?是不是书上所说那样“贪生怕死”,我在网上查阅了一些史料,清史稿记载:“余步云,四川广安人。嘉庆中,以乡勇从剿教匪,积功至游击。”此后,“平瞻对叛番,累擢重庆镇总兵。”“道光七年,率本镇兵从杨遇春征回疆,破贼洋阿尔巴特庄;偕杨芳击贼於毗拉满,大败之,复和阗,授乾清门侍卫,擢贵州提督。”“(道光)十二年,率贵州兵剿江华瑶赵金龙,偕提督罗思举破贼巢,加太子少保。”“从尚书禧恩赴广东剿连州瑶,平之,赐双眼花翎,予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历四川、云南提督,(道光)十八年,擒仁怀匪首谢法真,加太子太保,调福建提督。”可见,余步云的一生应是常年征战平乱、战功卓著,他从一个穷小伙成长朝廷得力干将,凭借自己的才干获得如此多的殊荣,应该是足智多谋,作战勇猛。而后又怎么会落个“贪生怕死、临阵脱逃”的罪名呢?


图:肖溪余家老屋前的冬水田

然而,“(道光)二十年,英兵初陷定海,……步云驻防镇海,……英兵猝至,复陷定海,三镇战殁……裕谦(当时督师)召与盟神誓师,(步云)托疾不赴,且献缓敌之策。敌攻……步云遽弃砲台走……(道光)二十二年,从奕经规复宁波,不克,褫步云职,逮京,命军机大臣会刑部讯鞫。廷臣争劾其罪,亦有原之者,狱久延。”后皇帝下诏处死步云。对于史书记载,我有过猜测、疑惑,一个从士兵到将军、从平民到朝中重臣、身经百战的老将怎么会因惧死而弃阵呢?会不会另有原由,由于时代的久远、朝代的更替难以想象当时的景况和场境,也难以猜测时人的真实想法和难言之词。带着诸多疑问,细读了鸦片战争前后的相关史料。据史书记载,当时,朝野上下党羽林立,战与和争论较大,形成主战、主和两派,道光皇帝时战时和徘徊不定。始初,道光帝支持了林则徐的禁烟主张,积极备战,把常年剿匪平乱的将领调至沿海各省整顿军备。后来,在英军坚船利炮下,本无战心的道光皇帝罢免了林则徐,与英军和谈,但因英军要价太高又转向主战。由于清军训练松弛、武器落后,廷臣不能齐心,在英军的攻击之下屡屡受挫。在这样复杂的历史背景下,作为一介臣子又安能奈何?


图:

稻田里游过的鸭子

作为武将本不应理政治,只顾带兵打仗、保国安民。但在昔日的政治环境下,一入侯门深似海,官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你争我夺岂能避之,躲是无处躲,防是不胜防,一旦陷入就不能自拔。要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就得有所依靠,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当你在借助别人的时候,同时也在被别人利用。
清史稿余步云传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奕山、奕经,天潢贵胄,不谙军旅,先后弃师,如出一辙,事乃益不可为。其人皆庸闇不足责,当时廷臣不能预计,疆吏不能匡救,可谓国无人焉。………宣宗於偾事诸人,皆从宽典,伸军律者,仅步云一人耳。”主和导致清军伤亡惨重、城池尽失,造成如此巨大的损失责任在谁?而作为统领这次战争的靖逆将军奕山,在赴任途中就耗时57天,而后成为俄国武官笑料,这难道不是在有意避战吗?战争中欺上瞒下、谎报战果导致上下不知敌情、麻痹大意而损失惨重,有的将领刚愎自用,不能协调作战,共御外敌,致使战争屡屡受创。然而,在这次战争中运筹帷幄的道光皇帝呢?在关键时刻左右不定、优柔寡断、不能知人善任、统一军心共御强敌,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能及时纠正调整部署,焉能不遭受此败。最后为了给臣民一个交代,为了平息民怨,是该找个人来追究责任的时候了,朝中大臣一番商议,有人说这个余步云还比较合适,道光帝一想,那就让余步云委屈一下,拿他治罪以平民怨、以伸军律,此事就画上了一个句号。


图:古老的东岳桥



图:干涸的肖溪河

沿着老屋后面的泥结石公路,爬上一个小山坡,站在山头上,小河尽收眼底。远远望去,没有潺潺的流水,只见乱石裸露的河床,几个孩童正在河滩上嬉戏追逐,河间只剩下一汪浅浅死水,几只鸭子在水中游过画出层层波纹,旁边的水磨坊只有残垣断壁,房屋的基石横七竖八的躺在河边。看到此情此景,我难以想象,二百多年前那条湍急的河流、夜幕下收网的渔夫、河中穿梭的渔船,也难以想象那个漆黑的夜晚官兵猝至小河问路时的场景,一切的一切都变得那么遥远而生分,昔日的情景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保存着特有的那份宁静,这一切都觉得忽远忽近。一路漫想,不知不觉就回到老屋的后山,穿过一片竹林,站在院子的后山,整个院子就在眼底,她的每一个角落都看得如此的清晰,她姿态是如此的美丽宁静。在这里余氏族人一代代繁衍、劳作栖息,余大人的故事在这里代代传承,每一句话都充满着对先人的崇敬和对子孙的教诲。我想要是当年余大人知道会落个这样结局,那定是奋勇杀敌、浴血疆场,岂肯弃城避战。


渠河纤夫
二○○九年岁末

相关阅读:问祖——追溯肖溪余氏家族的根源


 


[相关信息]
  视频:伟人故里 红色旅游胜地---- 四川广安市(航拍)(2023/9/5 16:36:27)[598]
  2014年国庆川东广安4日自驾游(33图)(2015/2/3 14:36:27)[31608]
  2009肖溪春日美景(13图)(2009/4/21 12:17:04)[19399]
  肖溪民俗随拍(6图)(2009/2/23 12:53:40)[19256]
  电视散文:肖溪印象(2008/12/22 14:48:45)[31710]
  肖溪古遗迹探寻/张学平(2008/3/21 15:54:14)[53902]
  2008春节肖溪无名人头石(13图)(2008/3/3 13:52:18)[21680]
  如梦如幻的肖溪古镇风情(精选37图)(2007/10/26 12:25:38)[26725]
  自助旅游线路1:自行车骑游肖溪(渠县--肖溪全程纪行43图)(2007/8/17 14:48:24)[32708]
  广安宽140米瀑布 欲挑战亚洲第一宽瀑布(2007/4/17 11:16:17)[25583]
[更多... ]

(肖溪网站联系邮件[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