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
|
|
|
|
  当前位置:首页>>古镇风情>>民俗文化 双击自动滚屏


巴渠民俗婚礼刍议

2006/7/7 22:05:22  渠县人  邱传国  阅读926278次
 

  
  (编者说明:在广安山区乡村,有一个古老的风俗,那就是少男少女通过媒妁之言,相亲、开庚、选日期后,女方在男方迎娶前一天要办洒席,称为花筵酒。晚上,女方新娘要坐歌堂。

  在院坝中随意摆上几张桌子,放上几盘糖果、瓜子、花生、葫豆,侧边放一缸老荫茶。女方的手帕朋友、四邻亲友、细娃儿、小妹崽,大家随意坐着站着,闹闹热热,打打吵吵,恭贺新娘出嫁。 
     
  伴着闪烁的星星和一轮明月,先起哄叫新娘唱嫁歌。新娘在羞得无法推辞时,就清唱起来,其内容不外乎是告别父母亲友,或者歌颂父母的养育之恩,舍不得离开等。

  如流传在肖溪、石笋、龙台一带的谢父母歌唱到“一谢父母多辛苦,趁早摸黑盘大奴。奴今要舍父母去,怎不叫奴落泪珠。二唱父母心地好,自己喝稀干留到。干的拿给奴家吃,肥足树苗长得高。三唱父母心地善,父母恩情高如山。如今难舍父母去,叫奴怎不泪涟涟……”唱了感谢父母恩情的歌后,就唱友情、爱情的歌了,唱到谁时,谁就向桌上丢钱,名曰“压箱钱”。直唱到月落三更,才慢慢散去。


(送抬盒)


(坐歌堂)

  以下选自邱传国先生的文章,完整诠释了巴渠民俗婚礼的细节,相信感兴趣的读者会了解更多感兴趣的东西。)

巴渠民俗婚礼刍议

作者:原达川地区文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邱传国
  
  在现代文化的影响下,巴渠大地的城镇普遍推广了新式婚姻礼仪,然而在农村特别是山区,至今还可见传统的民间婚姻礼仪习俗,让人回味无穷。
  
  一、巴渠民俗婚礼的内容
  传统民间婚礼的内容具体表现在婚姻礼仪过程中。
  婚前礼仪:男女相亲后,就要先后进行纳彩、取庚、请期等程序。
  纳彩,就是男女双方互赠礼物。在封建社会,礼物多由媒人传递,礼物也很简单,如男方只须送去一把木梳、两节头绳、几尺鞋布;女方回敬一双手工百蜡底布鞋、一方手帕即可。解放后,随着时代的进化、经济的发展,互赠的礼物也发生了变化。
  取庚,就是向女方征取生庚八字,多以红纸《庚贴文》(又名鸾笺、唐文)的形式出现。如“昔日黍列朱陈,今日复联秦晋,毛遂片言九鼎,季布一诺千金。”女方以《回庚文》(又名凤书)的形式用红纸写好生庚八字,附以诗文。如“因亲续亲,结为朱陈,敬书生庚,百年为凭。”取庚也有用联形式表现的,有位男生生于已未年,已知女方生于辛酉年,但不知哪月哪时,在发庚贴时只写下“已酉堪配,子女结成百年好”。女方接到庚文后,认定这是一付对子的上联,分别取其男干女支组成“配”字。“配”与“好”两个字是拆字组合,用在此处,实在是匠心独运,妙不可言。于是女方根据他(她)俩一个是教书的,一个是务农的,便以“文武盟斌,日月相映万里明”而应对。
  请期,即是请人测定良辰吉日后,将结婚日期告知女方,亦称《期简文》。如“文定厥祥,造舟为梁,佳期查就,预报华堂。乾命×××兹定于农历×年×月×日结缘”。女方收到期书文后,如表同意,便以《知简文》回告,如“已闻雅见,喜此相逢,敬呈草字,凡事仰从。”
  嫁娶礼仪:现代通称礼仪。女方主要有“坐歌堂”(又称哭嫁)、接路、接柬、接礼、开盒、出亲等程序;男方主要有接亲、拜堂、闹房、谢媒、回门等程序。男女双方都有必不可少的告席礼仪。
  坐歌堂唱(哭)的是花园歌或哭词。这是农村姑娘出嫁前的开口歌,一般要哭三天三夜,多者七天乃至七七四十九天。出嫁的姑娘叫新娘,由姊妹或亲友(总之要清白的处女)把她牵出来坐在桌子上方中央,用手巾蒙脸,开唱(哭)请拜。在北方的山区,多是新娘盘脚坐在闺房的床铺上,由数位姑娘先后上床陪哭。

  哭的内容相当广泛,主要哭离爹娘、离哥嫂、姐妹,也要哭外公外婆、姑、舅、姨、婊,还要随着出嫁的礼仪程序,哭杀猪、进厨、接客、出席、梳头、上轿等内容,其哭词格调有抒情的,有说吉利的,有诉苦的,有骂媒的。总之,新娘通过哭嫁,把埋在心里的苦乐与恩怨尽量地倾吐出来。下面列举几段哭词的内容:
  
         开口歌 
  
  新打剪子新开剪,小儿开口心有欠。
  开口一声声不明,开口二声惊动人。
  惊动爹妈年纪高,惊动哥嫂不心焦。
  惊动六亲都得淡,只怕惊动外姓人。
  我娘房子晾鞋子,鞋子脚下安金鸡。
  金鸡开口我开口,金鸡叫声天天有。
  金鸡开口催天明,小儿开口诉苦情。
  又怕小儿吃你的,小儿吃的扫仓谷。
  又怕小儿穿你的,小儿穿的断机布。
  又怕小儿点你的,小儿点的过灯油。
   
         扫歌堂
  
  一根丝帕五尺长,借你丝帕扫歌堂。
  莫说歌堂没坐好,多少歌堂没坐到。
  莫说歌堂不稀奇,多少歌堂没坐齐。
  歌堂坐到这里止,收了歌堂好道谢。
  
         哭爹娘
  
  今夜堂前一盏灯,小儿离别在天明。
  我把爹娘喊眼前,细听你儿叙根生。
  正月怀胎在娘身,水上浮萍未定根。
  二月怀胎在娘身,水上浮萍才定根。
  三月怀胎在娘身,桃花太阳闷娘心。
  四月怀胎在娘身,白米细面不想吞。
  五月怀胎在娘身,脚pa手软路难行。
  六月怀胎在娘身,火红太阳热得很。
  七月怀胎在娘身,头发深了纤娘心。
  八月怀胎在娘身,上坡下坎娘担心。
  九月怀胎在娘身,娘奔死来儿奔生。
  自从女儿生下地,洗屎洗尿操尽心。
  一天喂奶七八道,儿哭一身痛在心。
  白天抱儿不离手,夜晚引儿不熄灯。
  儿有病痛忙熬药,求神拜佛请医生。
  带儿带到十四五,就叫你儿学用针。
  浆洗衣裳煮茶饭,样样讲给女儿听。
  齐麻纺线我学会,勤俭持家牢记心。
  带儿带到十七八,爹娘为我操碎心。
  穿起新衣离爹娘,颗颗泪珠滴衣襟。
  爹娘见儿要分离,难舍难分泪淋淋。
  我劝爹娘莫伤心,定报爹娘养育恩。
  
             娘哭女
  
  菜子开花满坡黄,女儿大了要离娘。
  嫁到人家当媳妇,要有志气有纲常。
  走路出脚要端正,切莫摇头又摇膀。
  丫声丫气风流样,逗起别人说短长。
  夜晚早早关门睡,清早莫等大天亮。
  三顿茶饭按时煮,一身衣服勤洗浆。
  知人待客分轻重,穿衣吃饭论家常。
  公婆若有话问你,轻言细语莫叫嚷。
  姑婶若是说笑话,切莫出言把她伤。
  伤了姑婶不打紧,别人说你不贤良。
  
             哭歌嫂
  
  我的哥哥我的嫂,我的嫂嫂好灵巧。
  提笔就画灵芝草,二画二龙来抢宝。
  三画太公把鱼钓,四画神仙哈哈笑。
  五画鸳鸯把莲闹,六画鹦鹉笼中叫。
  七画燕儿满山飞,八画阳雀昼夜嚎。
  九画喜雀枝头跳,十画锦鸡叫声高。
  
       骂媒
  
  风吹雨打桃花落,骂声媒人与媒婆。
  今夜请我歌堂坐,歌堂礼性都不说。
  只说你那猪脑壳,往转日子来扯过。
  提起脸上不好过,今晚早去钻狗窝。
  明天去把上席坐,回去好把肚子过。
  扫把摆铺不嫌窄,明天好去送新客。
  哪个兴的媒说亲,表你妈的伤心德。
  
       哭杀猪
  
  竹叶青来柳叶黄,杀大猪来宰大羊。
  多宰猪来为的啥,不把猪儿来喂养。
  爹杀猪儿为女儿,只为女儿要离娘。
  娘杀猪儿我不吃,娘喂肥猪千瓢食。
  跟到爹娘真是好,年年要杀猪几条。
  女儿是个啥子命,娘的肥猪吃不成。
  
      拜祖宗
  
  女儿穿上朱红衣,六亲姊妹都来齐。
  亲戚为儿送厚礼,六亲为儿更淘神。
  拜上祖宗与香火,孙女上前来跪着。
  我把祖宗来拜过,再来拜上公与婆。
  转拜父母养育恩,长大分离各走各。
  一朝天子一朝臣,女儿今日拜双亲。
  双亲生我是女命,长大原来要离亲。
  是儿朝夕把安问,是女难报父母恩。
  养儿恩情多得很,养女只是枉费心。
  爹娘也莫太伤心,女儿分离要回程。
  
      上 轿
  
  抬轿师傅人抬人,慢慢走来慢慢行。
  莫把女儿抖落魂,年轻女儿晓得情。
  
  接路。即男方特请一位能说公道、品貌端正的押礼先生,代表男方随同接亲队伍前往女方主持相关接亲仪式,而女方也要请一位相应的知客司带上迎亲队伍到楼门外(或院坝边)乃至离房前几十丈远的地方去接男方停步等候的接亲队伍。当靠近的时候,女方迎亲姑娘就在地面铺上长方形的毯子,知客司和押礼先生各站一头,然后开始投柬对话(民间称说礼,又称礼话)。说是说礼对话而实际是对诗(多是顺口溜)
  知客司拿请柬言:
 
     我今接路,受主所托。
     先生辛苦,我把揖作。
     礼节当行,撇脱撇脱。
  (作揖、鞠躬、交请柬)
  押礼先生接过请柬言:
     我今押礼,才学浅薄。
     礼貌不恭,还望撮合。
     喜事喜办,双方快乐。
  (作揖、鞠躬、投报柬)
  说是撇脱,其实有的很不撇脱,上述二则对话,仅仅是个开场白。如果是在楼门前或院坝接路,双方各说七、八则或十来则,就可入屋就坐,如果在几十丈外的地点接路,双方就要说几十则才能到达终点。何况接下来的升阶、进屋、接简(有神简、人简、禀简、礼简、厨简、梳简)、坐席等各个环节双方还要对说许多礼话。
  接礼。男方到女方去接亲(新娘)的时候,一般都要备几个抬合,其中有糖食抬盒、烟酒抬盒、新娘的穿戴抬盒。还有一、两个半边猪肉或若干个条肉(称刀菜)。是半边猪的就装抬盒,是刀菜就拗在抬杆上。新娘的穿戴包括四季穿的衣、裤、袜、头饰、腰带和上轿穿的花鞋。总之,新娘出阁上轿的当天早上,从头到脚、从内到外都要换上从男方抬来的新的穿戴。过去穷人无钱准备齐整,往往要向邻近姊妹相借,接回新娘过几天再还。而借的衣服一旦被新娘发现,新娘就要哭述。如“太阳出来照四壁,抓把白米喂金鸡,金鸡不吃这把米,小儿不穿这件衣。......婆家有钱买来衣,婆家无钱借来的,这家进来那家出,才把衣服借到屋。借件衣服烂了领,不知穿了几代人。”
  值得一提的是糖食抬盒。除一对梳头馍是用表面实实在在做的外,其余都是用麦芽红苕糖吹制而成,三、四斤糖就可装满相当于大号箱子那么大的一两抬盒。其糖五颜六色,各形各样:有猪、牛、羊、马、鸡、狗、猫、兔;有包谷、南瓜、茄子、萝卜。以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每样糖食,看起来多大,吃一个似乎要胀破肚子,实际上里面是空的,只有外表很薄的一层,用手一捏,就成了粉末,几口就可以吞下。这种吹制糖食的工艺,目前已经失传。
  男方接亲队伍到达女方家里之后,在交接礼物上也有一番礼仪。
  男方押礼先生向女方交礼时,女方知客司言:
  
    先生善为辞说,结亲原靠媒妁。
    久闻亲戚仁义,这回才不洒脱。
    礼物也要象样,这又太为菲薄。
        ......
    你们收拾过去,主人来把揖作。
  
  女方主人向男方押礼先生敬揖谢情言:
  
    承得先生金句,结亲原是结义。
    何须备起谢情,简驾切莫见气。
    奉迎之子于归,后又邀请早赐。
    去者不知礼仪,还须望乞指示。
  
  押礼先生交完礼物回言:
  
    愚兄家道寒,制不起妆奁。
    冷热粗布衣,略略有几件。
    都是好亲戚,大家撇脱点。
    就是有简慢,总望其笑颜。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改善,接亲的礼物品味也有提高,而交接礼物的礼言也相应的有新的变化。如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家男方到女方迎亲摆礼,女方知客司言:
   礼上来得不简单,自动手表金耳环。
   四季衣服样样有,一台收录加彩电。
   三中全会托的福,富民政策兑了现。
       恩爱夫妻情深重,小康生活比蜜甜。
  男方押礼先生谢言:
   吉日良辰,来到府门。
   主人咐托,过府迎亲。
   来到贵地,气象一新。
   人人和气,很讲礼性。
   男荣女贵,寿有千春。
   亲家亲家,似若瓜藤。
  出亲。出亲包括拜祖宗、甩筷、进轿等程序。即由两位陪客(或由姑、嫂)将穿戴一新的新娘从闺房里扶进堂屋,新娘按照知客司点名的程序,先拜神、后拜人,对三亲六戚从最高长辈到平辈兄弟姐妹--边哭边拜,受拜者要给喜钱。拜毕转身要接十二双筷子,过堂屋门坎时,前甩六双由爹妈拣,后甩六双由哥嫂弟妹拣。由亲哥哥、表哥等四人起轿,在院坝周围走一圈,然后交与轿夫。此时,新娘结束最后一则上轿的哭词,押礼先生说几句简短的启程礼话,女方亲友相送一程。 
  男方婚礼中的接亲,一般是轿子抬到院坝中央朝堂屋正中还没有停放的时候,押礼先生为表示接亲任务圆满完成,说几句有所交待的礼话;男方的知客司代表主人以礼话回谢后,花轿停下。接着,就由男方主人选的一位人年轻、美貌、有儿有女、能说会道的婶娘或姑、姐,手持柏桠或红花,前去撩开花轿门帘,口言:“东方一朵紫云起,西方一朵红花开,紫云起,红花开,请新人,下轿来。”如果新娘仍不下轿,拉亲人又说:“新姑娘,你且听,你的××来拉亲,快点下轿来,免得你哥等碎心。”新娘下轿,新娘揭去花冠(轿夫接花冠),保留盖头,并将做有两个花结的红色绸(布)带,一头递交新娘手中,一头自己牵着,一步一步地把新娘引进堂屋。此时男方知客司高言:“打锣鼓,吹唢呐,接新人,到婆家,上院坝,大红花,上阶沿,递钱花,跨门坎,进堂屋,脚踩金钩和金鸭。”进堂屋后仍由知客司主持喊礼拜堂。
  就位站曰:
      桃之夭夭配凤凰,之子于归正相堂。
  牛郎织女鹊桥驾,夫妻双双拜高堂。
  就位跪曰:
  一叩天长地久,二叩麟趾呈祥。
  三叩福禄寿喜,四叩金玉满堂。
  双亲开拜:
  今日参祖考,夫妇百年长。
  二人结鸾凤,双双成鸳鸯。
  双亲见拜:
  诗首关睢章,男女日月长。
  良辰并吉昌,显发大祯祥。
  双亲收拜:
  日吉时良,天地开张。
  夫妻同光,地久天长。
  转拜天地:
  日月三光,平身礼毕。
  拜堂完毕,仍由新郎把新娘牵入洞房,然后揭去盖头,喝交杯酒。在入洞房时,知客司或由开洞房门锁的公婆说道:
  新姑娘,新房到,头戴一顶遮羞帽。
  一对蜡烛亮堂堂,两人受拜进洞房。
  二人同喝和气酒,揭去盖头比人强。
  闹房,是一个非常热闹而又充满恢谐、风趣、欢乐的场面。参与闹房的一般都是同辈兄弟姐妹触景生情,即兴开言。其内容和形式,有表祝贺的,有说吉利的,有逗新郎新娘的,有唱歌的,有劝善的,有作对联的,有闹酒攥吃的。无论哪样,一般都是以礼话表达。如:
       (1)
  闹新房来闹新房,鸳鸯夫妻结成双。
  良辰美酒佳偶配,来年定生好儿郎。
  新郎新娘慢上床,我们特来闹新房。
       (2)
  黑漆桌儿四角方,四个盘子摆中央。
  今夜吃你闹房酒,明年得个状元郎。
       (3)
  新郎你去请新娘,切莫做些假过场。
  今夜出来敬杯酒,明夜不要你出房。
       (4)
  今晚我把四句说,新客长得象嫦娥。
  一对鸳鸯初相见,翻来复去睡不着。
       (5)
  喜喜喜,一对好夫妻。
  美美美,两朵并蒂莲。
       (6)
  闹房闹在深夜间,新客斟酒难得站。
  你们上床礼性点,私房话儿说耳边。
  甜蜜日子天天有,夫妻双双天天见。
  最后共饮一杯酒,明年来吃荷包蛋。
  谢媒,又叫谢红叶。谢媒的时间一般是在男方正酒第二天早饭后,地点可在新房,也可在客厅、街沿。摆设在谢媒礼品有糖、酒、烟、猪脚、鞋子、现金。礼品摆好后,红叶、媒婆站上方,新郎新娘站下方,公爹公婆坐两旁。就位后知客司言:
  二姓结亲联眷,操劳红叶无限。
  如今事已成圆,主人一点薄念。
  恐有酬谢不到,还望高鉴高见。
  新郎言:
  费了红叶金心,屡次把你劳神。
  昨日我们结缘,今日酬谢大恩。
  望其笑纳赏收,明天好去回门。
  红叶言:
  谢媒到这里,就此把礼毕。
  明年生个胖娃娃,一定向我道个喜。
  知客司言:
  礼情虽说简单,红叶未有熬盘。
  新郎新娘快把揖作,莫误红叶新的牵线。
  告席,即是知客司在开席时说的礼话。
  女酒头天晚上告步,知客司言:
  内外亲朋相坐,主家为女出阁。
  前期略备草字,迎驾实不恭恪。
  承得众亲动步,添箱礼仪不薄。
  主家无有回敬,略略备办菲酌。
  鲁水奉敬九巡,望乞切莫推却。
  就此来把席告,主人来把揖作。
   女家正席出亲,知客司言:
  敬告各席升坐,主家为女出阁。
  良缘虽由凤缔,多承红叶作合。
  兼之礼管书官,红叶多受风波。
  三亲九族毕集,草字前不恭恪。 
  如承添箱厚礼,理应大设酒席。
  只因主家寒微,席上荒疏淡薄。
  二礼谢步谢情,敬礼便把揖作。
  男酒起媒,知客司言:
  主家为子完婚,承得红叶穿针。
  族党姑舅姨婊,敢攀玉趾光临。
  以及云台乐舞,相帮押礼接亲。
  既来不甚沾感,戴了许多之恩。
  仰烦相帮努力,念动位位金名。
  再有一言,敬听分明,一来一往,
  协力同心,回鸾转驾,杯上加增,
  起媒之酒,奉敬十斟,下礼谢步,
  杯杯饮明,借动各位,把细稳慎。
  男酒家头天晚上告步酒席,知客司言:
  亲朋高升请落坐,余下替主把话说,
  主家×子鸾凤喜,多承红叶来作合,
  叔伯婶娘和哥嫂,姑舅姨婊与外婆,
  左邻右舍与团转,还有朋友与同学,
  尝驾却步来寒舍,接待不周欠添恪,
  在此主家把步告,淡酒十斟莫推却。
  男酒家正席(第二天中午),知客司言:
  诸公落坐席前,余下一句浅言,
  主家为子加冠,多蒙红叶引线,
  再在×府上亲,如临不嫌家寒
  承得满壶陪送,样样难以尽言。
  更有云台鼓乐,一切相帮人员,
  酒敬一十二盏,借动各台壶仙,
  诸公宽怀畅饮,主人敬揖席前。

  二、巴渠民俗婚礼的特征与价值

  从传统民间婚礼礼仪程序中,我们可以悟出以下特征:
  一是以文见人,以文行事。什么唐文、简文、礼文贯穿于婚礼的全过程。最突出的是接路与闹房。民间传统婚礼的接路与闹房,实际是说文比赛。就接路而言,男方押礼先生要作充分的准备,如果贴切地说赢了或者能应女方知客司的说礼对话,那么必然被请进堂屋坐上席,并由知客司陪坐喝酒;相反,就只能在街沿上的席桌就坐。过去更有苛刻的女方,乃至在磨盘上专为押礼先生摆席,让你现丑。这不仅大伤押礼先生的光彩,而且也使男方特别是男方的接亲队伍脸上无光。不过这类情况很难出现。如果女方知客司不能应对或应对礼话差之太远,知客司只有再三向押礼先生敬酒之义务,而没有同屋同席相陪的资格。对无文才显输者,宾主不仅深感遗憾,也在心理上瞧不起他。再说闹房,民间有句俗话:“能说会唱的往洞房拉,说不出子曰的门外打哈哈”,“有闹的请进来,无闹的门外排”。这即是说以文闹房,以文开心,以文祝贺和逗趣新郎新娘。
  那么,这里又提出一个问题。即新中国成立前,绝大多数的平民百姓没有进过学,95%以上的女性没有读过书,他们哪来的礼话呢?这个问题可以用“逼上梁山”这句话来解释。过去农村姑娘普遍莫上学读书,即或有些家境好点的家庭有男孩上学读书,其女孩摸了男孩的书,还要挨打挨骂,说是“女娃子摸了男娃儿的书,男娃儿的书受污就读不得了。”但是,姑娘出嫁,必须哭嫁,这是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传统,谁违背谁就是六亲不认、五孽不孝,谁就被三亲六戚、左邻右舍与团转耻笑。因此,姑娘们只有靠晴天放牛割草,雨天做针线活向婶娘、嫂子们靠拢,凭她们的口传学过来,再相互交流。四五个姑娘每人学会五、六段,汇集交流就有几十段。更有聪明的姑娘们实行具体分工,张姑娘跟着××学会哭爹娘,王姑娘跟着××学会哭哥嫂,李姑娘跟着××学会骂媒.......然后再利用放牛割草的机会,约在一起,互教互学,越学越多。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电影《万水千山》作者陈其通,1961年回老家巴中,发现一位中年妇女哭嫁能哭四、五个曲牌,百来个段子,欲意要把她带到北京去,把她的口头文化录下来,可是出巴中不远,这位妇女思家,死活不去北京。在文革期间,以此为钢鞭,陈其通将军还受到批判。后据了解,这位妇女就是陈其通将军的家乡巴中化成人,她就没有上过学读过书,她就是当地姑娘们哭嫁的传承人。
  在农村,过去就是有不少能说会道的人,虽说他们没有文化,可是在婚丧嫁聚的场合,他们主持礼仪说说礼话,可谓行家里手。这些人敢于出众,见多识广,记忆力强,无论是师传祖传,或是“偷师学艺”,一学就会,边学边做,做而有成,承中创新,熟中生巧,应用自如,被视为当地民间的礼仪师(司)。我曾经访问过年过五十的这样一个人,问他“为什么对这套礼仪这么熟?”他介绍了他学礼的过程。他说,农村对这种礼仪很喜欢,他小时候有一次走人户,男女双方都与他们家沾亲,男女结婚期间,他跟随接亲队伍从男家走到女家,又从女家回到男家,这套礼节把他吸引住了,就专心专意地看,竖起耳朵听。后来他带了个小本本,几次去找到那次押礼的先生,说一句记一句。后来能背下来,并传他的一个同学,那个同学也感兴趣,于是他们约了日期,在他附近的晒坝上作演示。哪晓得演示那天,看热闹的人不少。演示结束,就有一家临近接儿媳妇的主人,当即邀请他俩到时去他家分别作押礼先生和知客司,当时他们推辞,可看热闹的人一声吼“要得”。他们被“逼上梁上”答应了下来,他们密秘地打听到女方请的知客司是个老教师。为了应付对方,我们又结合女方的实际,新编了许多礼话。由于准备充分,因此首次出师成功,从而在本地引起轰动。后来请他们做礼仪的人也就多了,他们越做口边的话也就多了。”最后他说:“一句话归根结底,我感兴趣,农村老百姓也感兴趣”。
  二是以礼待人,先礼而后行。老百姓的一种传统观念是:重礼仪不重金钱(物资)。过去相亲,门对门,户对户,富豪办席山珍海味,穷人办席红苕萝卜。以红苕萝卜办席的穷人,男不求女家的陪奁多少与好歹,女不嫌男方送的嫁妆衣服是粗布或是借衣,但对有一点看得很重,即礼仪礼性必不可少。少了,就是不尊重人,不仅留为笑柄,而且可能导至两亲家之间的关系出现痕迹。更有甚者当场为难,或者谢绝出亲,或者亏待接亲人员。有一起婚事,男到女方接亲,什么礼仪礼性都很周全,也没有举行开盒礼仪。当天中午男方押礼先生坐的席桌上,就有一碗生的肉食。好在押礼先生当即意识,便马上找红纸写上厨简,进入厨房补上开盒礼仪,那碗生肉才被光禄司换上熟食。
  三是民间婚礼的礼话,多是顺口溜式的大众语言,这种语言通俗易懂,简洁明撩,,短小精悍,土香土色,群众语言,朗朗上口,它所描述的是扣人心弦、主事人和当事人最熟悉最理解的人和事,因此容易在民间流传,这种语言形象生动,多用“比兴”、“对比”、“重复”等手法,易激发人的感情,欢则使人哈哈大笑,悲则使人流泪如珠,这种语言具有抒情性和歌唱性,句式结构多为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有利于歌唱和哭述,有利于口头表达,以抒发人们丰富的思想感情;这种语言大量运用衬词、衬句,以充实内容,渲染情绪,弥补主词内容在感情抒发中的不足,使其更加鲜明、生动,同时给人留有余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哭嫁中骂“媒人是条油嘴狗,这边吃了那边走”,“哪个兴的媒说亲,丧你妈的伤心德”,骂押礼“往回押礼骑白马,这回押礼骑扫把。往回押礼吃得好,这回押礼吃青草。请姐拿根青冈条,把押礼打在牛滚凼里去洗澡”,骂轿夫“一乘轿子四角方,四个龟儿抬姑娘,灯笼火把把两边排,看你姑婆上轿来”之类的哭词,具有非常深刻的幽默性、讽刺性、刺激性,听起来好像把人挖苦得无地自容,然而大家都能接受,特别爱听被骂的人竟然抿而受之,甚至心里反而感到乐滋滋的。这是为何道理呢?有人说是姑娘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包办婚姻的反抗,通过“骂”的哭诉表达出来;有人说这类哭词是反其意而用之,骂得越深刻使人越痛快;也有人说是在特定环境、特定时间中的特殊表现,你若不信,换个环境和时间试试看。我认为这是民间苦中求乐、骂中取乐的一大创造。如果它是伤风败俗的话,那恐怕早就被遗弃了。
  巴渠民俗婚礼的起源于哪朝哪代,本人未作考究。我目睹过万源石窝乡一座清代乾隆年间的墓碑,墓碑上就有哭嫁、迎亲、上轿、拜堂等石雕。解放前我读私塾,老师就教我学过做酒礼(当时婚礼的称法),那时不分贫富,凡是男婚女嫁都要做酒礼。我也为一家佃田户当过押礼,为一家哑巴女子出嫁当过知司,从中得到体验,几十年来我基本没有忘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又多次参加过民俗婚礼、现代婚礼,特别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民间歌谣等集成和这次参加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工作,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扩展了我的见识。以我粗浅的看法,巴渠民俗婚礼具有杰出的价值:第一、它的文化涵量十分丰厚,前述已经充分体现出来;第二,它继承 中国以礼待人、以礼行事的优良传统,这对建设现代精神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三,具有较强的教育性、娱乐性和观赏性。特别是礼仪礼话的讲孝道、讲礼性、讲报恩值得大大的宏扬,大大的提倡。民俗婚礼中的闹房有说有唱,有礼有节,恢谐生趣,雅俗共赏,比其现代婚礼有的闹房乱轰乱叫、动手动脚、强行灌酒、逼打花脸乃至戏弄新娘要文明得多、高尚得多。
  民俗婚礼中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不是婚礼的自身产物,而是社会制度的产物,现在除农村个别地方、个别家庭外,大部份地方已经废弃,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当然,民俗婚礼中也有过于繁琐的地方,如简文种类过多,且用文言文。在新的时代就需要加以改进。

 


[相关信息]
  视频:镇广高速肖溪段最新进展(5分钟15公里无人机一镜到底)(2023/12/21 12:07:37)[260]
  广安市5个村(社区)入选第四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023/8/24 16:29:46)[858]
  肖溪古镇/覃思诚(19图)(2014/8/29 18:33:39)[13919]
  肖溪古镇游记:留住正在消失的文明(2014/8/27 20:54:49)[13680]
  川东肖溪古镇地域建筑文化研究与保护(三3.1~3.3)(2011/11/19 13:38:51)[87148]
  川东肖溪古镇地域建筑文化研究与保护(二)(2011/11/9 21:45:22)[31234]
  川东肖溪古镇地域建筑文化研究与保护(一)(2011/11/6 20:42:26)[27038]
  鸦片战争中兵败身亡的清廷福建提督——余步云(肖溪余家祠堂“余大人”)(2008/12/30 15:59:10)[41113]
  方言集锦:肖溪一带的“土话”(2007/2/25 17:14:59)[21018]
  古镇开发如何守住历史风韵?(参考资料)(2006/9/26 10:36:12)[22760]
[更多... ]

(肖溪网站联系邮件[管理入口]